• 继“全国最美家庭”后又荣获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称号—记沈启华老师一家的爱心助学事迹
    王智俐 2020-11-06

     

    沈启华、袁惠珍家庭在嘉定镇街道花园弄社区可谓是一户明星家庭,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。他们心系助学、传递爱心,热衷于爱心助学公益事业。沈老师一家曾获得2018年度“全国最美家庭”的荣誉称号。2020年,中央文明办举办的“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”的评选中,沈启华老师一家又获得了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的荣誉称号。

    2b4e9ec44c966e57f894d13a12c13da.png

    沈启华是上海大学一名普通退休干部、老党员,1943年出生。他当过兵,做过教师,当过干部。1994年暑期,当时担任上大生命学院团总支书记的沈启华,带着学生奔赴江西一个山村小学进行社会实践。他看到了山区学生的贫困状况,在破旧透风的教室里,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,深深刺痛了他的心,他决心走一条帮困助学的爱心之路,并当场带头结对四名贫困生。返沪后,每当逢年过节,沈老师总会寄些钱给结对的孩子们。其实他家并不富裕,一家人居住在40平米的老式公房里,他自己薪水不高,爱人没工作,两个女儿还在读书。他就将当时做班主任每学期70元的津贴、监考一次5元一点点积攒起来,都陆续寄给孩子们。他写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,孩子们也经常写信给“上海爷爷”汇报他们的学习情况,从此他与山区的学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    2003年退休时,他因爱心而萌生了一个梦想—“十年助百人”,他要求自己每年再结对10名贫困生,每人资助500元。在他的努力下,第一个梦想很快就实现了,到2012年时,他实际结对助学贫困孩子156名。

    沈老师多年的爱心助学行动,深深地感染了家人。他的爱人和女儿从开头不理解到后来她们用实际行动支持他。身为上海一家企业副总的大女婿,2006年10月,毅然捐资20万元,帮助重建了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小学,还建了一个图书馆,圆了沈老师的又一个梦想—亲自捐资建筑希望小学。

    到2016年,20多年里,包括社会爱心人士的赞助等,老沈先后在江西援建希望小学两所、小学图书馆一座,往返江西10多次,帮助361名贫困生找到了一对一帮扶对象。老沈个人结对且至今有联系的有21名,其中4名已离校毕业。

    沈老师的爱心助学得到了本地领导的支持和关心,在嘉定区老干部局、嘉定镇街道党工委以及上海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的关心下,在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具体帮助下,2016年7月揭牌成立了“沈启华工作室”。沈老师从一个人助学,到带动全家助学,再到带动社会力量合力助学,加上“沈启华工作室”名片效应,“爱心雪球”越滚越大,现已汇聚成一个很大的“爱心平台”。

    最近三年,“沈启华工作室”爱心助学成绩成为卓著:2017年爱心结对助学93名,资助金额59500元;2018年,结对助学104名,资助金额60220元;2019年到7月5日止,结对助学125名,资助金额64600元,还成立了“沈启华工作室爱心基金”,以奖励贫困而学习优秀的学生。

    沈启华夫妇为了让女儿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,在小女儿念小学的时候,一起带上她去江西体验和感受贫困学生的家庭生活,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,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,更加珍惜学习。如今女儿们都已长大成家了,都有了各自的家庭。但她们都继承了老爸的“衣钵”,每个人都认领并各自结对资助一位贫困学生,长期与结对学生保持联系,每次沈老师去江西探望的时候,都会准备捐赠物资,或者陪同沈老师去希望小学做志愿者。

    袁惠珍阿姨也是一位热心的楼组长,邻里之间有什么困难,她总是倾尽全力的帮助。她用爱心温暖独居老人,营造了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。在平安志愿者的活动中,她积极参与治安巡防,关心城市清洁,清除黑色广告,劝阻不文明的乱设摊、乱停车、乱倒垃圾的不明文行为,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    沈启华夫妇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近50年,他们相亲、相敬、相爱;他们一心为公益,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区百姓的众口称赞。

    疫情防控期间,为增强广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卫生意识,从源头上控制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,沈老师积极响应嘉定区文明办的倡议,立即投身“倡导使用公勺公筷,养成文明健康好习惯”专项行动,号召家庭全体成员自觉使用公勺公筷,提高家庭卫生意识,养成健康好习惯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沈老师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“最美”担当。

    沈启华老师一家既是普通的家庭,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家庭,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善举,点点滴滴的真情,诠释着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人间大爱。(撰稿:付瑶/摄影:嘉定区精神文明办提供)


    上一条:成旦红书记为第四十二期离退休干部读书班做专题报告
    下一条:祝贺我校获多项市级离退休干部“双先”荣誉称号